在2014年廣州台山新品展銷會後,忙裡忙外一整天的佛雷斯董事長陳阿財,才要開始進行真正影響公司發展的重頭戲:和券商洽談回台上市的相關事宜。多家券商聽聞佛雷斯有意回台上市,早就雲集台山想找陳阿財面談。
退伍後,在家裡資金的協助下,陳阿財投入了木器加工產業,不巧遇到1970年代石油危機帶來的通貨膨脹,讓他的木器外銷生意賠了幾十萬元收場。
結束木器加工生意後,陳阿財覺得自己的塗裝技術可以運用在其他產品上,剛好當時台灣的羽球產業正逐漸興旺起來。手中只剩下5000元(新台幣,下同)的陳阿財,也不好意思向家裡開口要錢,自己批了少量拍框回來塗裝加工。沒想到這門生意一做就是30年。
隨著羽、網球拍的銷售量逐漸增加,陳阿財的拍框塗裝廠也擴大到每個月加工4萬支的規模,光是加工費的年營收就上看數百萬元,這在1980年代中期是筆大收入,可以買好幾棟房子。
然而,在台灣經濟起飛之後,加工產業再也負擔不起日益高漲的工資,紛紛外移出走,陳阿財的合作廠商也不例外,轉到馬來西亞生產,並邀請陳阿財到當地擔任技術顧問,月薪30萬元。
陳阿財當然不願放棄這筆好賺的薪水,跟著工廠去馬來西亞工作,但他也沒有放棄台灣工廠,所以就大膽任用自己的司機擔任廠長。
「我就是缺個人顧前顧後(台語),工廠裡其他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有司機沒事,就讓他當廠長了,有事再跟我報告,」陳阿財道。當然,陳阿財給這位司機兼廠長的福利是很好的,幫他先付了購車的6萬元頭期款,讓新廠長能無後顧之憂的工作。
1990年代初期,陳阿財有次在馬來西亞的路上閒逛,看到羽球館裡人山人海,超過200人在打羽球,他頓時看到了新商機。他說,「歐洲人力氣大,適合打網球,東方人比較適合打羽毛球。」
而且,當時全球製造最新碳纖材質球拍的地方就只有台中的潭子和梧棲兩地,這是陳阿財最熟悉的地方。
不過,陳阿財跟一般台商不同,他一開始並不是到大陸開工廠做代工,而是規畫把台灣產品賣到大陸。因此,他轉讓台灣的工廠,專心到大陸發展羽球生意。
「我是第一個引進碳纖球拍到大陸的人,1995年的時候,一支球拍最貴可以賣到1700元人民幣,是很高端的用品,」陳阿財說。雖然量少,但是陳阿財不放棄,從小規模開始做,並且決定收購英國羽球大廠FLEX,走自有品牌路線。
陳阿財認為,雖然做品牌,但是不能被龐大的廣告預算拖垮,所以他改採冠名的方式增加品牌曝光度。1997年大陸在上海舉行第8屆全運會,佛雷斯就冠名贊助廣西羽球隊,成為當時全大陸唯一有企業冠名的運動隊伍。
陳阿財也積極贊助比賽和球館,13年內贊助了大大小小超過150場的比賽,大大提高了佛雷斯的曝光率。但是,陳阿財贊助球館和比賽是有原則的,佛雷斯不但不出錢只冠名,而且連比賽獎品都要舉辦者以折扣價向佛雷斯購買,不像其他廠商的贊助,是灑錢下去辦比賽。
這個思維,陳阿財也運用到公司的營運策略上。他在2003年關掉了手上的球拍廠,全心經營羽球產品的開發和代理。陳阿財說,「沒工產就沒負擔,不用擔心工廠管理的問題,可以專心做銷售。」他強調,「工廠和銷售沒有雙贏的。」
陳阿財也認為,找經銷商來賣佛雷斯的產品,比自己開直營店還要有效率,因為經銷商的店是店長自己的,會更用心經營,而且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會進最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如果自己經營直營店,不僅店長人才難找,而且只領薪水辦事的店長,也不會把佛雷斯當成自己的事業,就算業績不好,也不在乎。
陳阿財用逆向思維在廝殺激烈的羽球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也是他30年來經商經驗的成績單。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88877#ixzz3TyR253ci